杭后头部
 
搜索

首页 杭后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魅力杭后
杭锦后旗欢迎您!
当前位置 >> 首页>>杭锦后旗政府网>>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杭锦后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4-04-14 来源:发改局 编辑: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打造“幸福杭后”的关键时期。面对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发展新机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有效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加快我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富民强旗战略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旗委、政府带领全旗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思路,推进“三化”互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妥善化解矛盾和问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18.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53629演进为234829;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25%提高到39%。河套酒业集团实现了“二次创业”目标,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财政的支柱,旗域经济正在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引领型转变。全旗财政收入达到6.01亿元,比“十五”末增加2.76亿元,年均增长16.8%。2010年,旗财政局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亿元,年均增长17.9%。2009年,我旗荣获“新中国六十年县域经济特殊贡献奖”。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40万亩,建设养殖小区204个,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全旗粮食总产达到47.3万吨,实现了面积稳定、总产增长,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牧业年度牲畜存栏 177.4 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4.9万头,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半壁江山”。建成2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引领村。实施了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成了康尔徕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集约化发展迈出新步伐,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超过60%。2006年和2007年,我旗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旗”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

  城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修建各级油路1000多公里,实现了旗际、镇际通道黑色化联网和80%的行政村通油路,形成了以陕坝镇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完成了三期农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供电质量明显提高。投资38亿元,实施了陕坝镇和各镇所在地建设项目350多项,完成房地产开发300多万平方米,配套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改造工程,陕坝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城镇化率达到42%。2008年,陕坝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区十大魅力名镇”。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四环绿化”工程890公里,绿化街景2160亩,新建和改造城乡休闲广场和公园20个;实施生态绿化工程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河套国家森林公园”,“绿色文明新杭后、塞上园林新陕坝”强力推进;万元GDP能耗下降22.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4060吨和7980吨,完成了“十一五”目标。2007年和2010年,我旗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首批“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调整了学校布局,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平安校园”工程;“强师工程”取得新进展;奋斗中学跨入“全国百强中学”行列;建成了文化科技会展中心,实施了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国文化大旗”通过验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5‰,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2008年和2010年,我旗被评为“全国平安旗县创建先进旗”、“全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先进旗县”。

  民生建设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222元和8553元,年均增长14.1%、13.4%;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2%以下,被评为“全国劳动力转移示范旗”;城镇、农村低保应保尽保,提高了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新农合全面推进,提高了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解决了农村1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提前完成了改水任务;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910座;实施了35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民生建设投资占到可用财力的30%。2007年和2008年,我旗被评为“全区双拥模范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区推行廉租房补贴制度先进旗县”。

  改革开放成绩卓著。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进。尝试了头道桥镇民建三组和二道桥镇庆丰五组农场化经营改革。改革了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体制机制。实行了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五年引进工业项目220多项,引进资金80多亿元;争取项目252项,争取上级投资4.84亿元。2008年,我旗荣获“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区域发展先锋”殊荣,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专栏“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05

 2010预计

年均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4

  102

  18.7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1.7

  24

  8.8

  

      第二产业

 亿元

  12.2

  48.7

  25.6

  

       工业

 亿元

  8.5

  40.0

  28.9

  

      第三产业

 亿元

  10.1

  29.3

  19.3

  

  三次产业之比

  

 353629

 234829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495

  31336

  22.2

 3

  地方财政总收入

 亿元

  3.25

  6.01

  13.1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1.20

  73.4

  28.2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07

  16.1

  17.9

 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418

  8553

  14.1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91

  14222

  13.4

 8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5.89

  

 9

  二氧化硫排放削减

  

  

  860

  

 10

  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

  

  

  2899

  

  在总结成就的同时,要准确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重化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品牌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工业项目缺乏。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不够,缺乏立旗强旗的大项目,高附加值产品项目不多。三是城镇带动力不足。陕坝镇和各重点镇辐射带动力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镇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四是基础建设薄弱。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农村新村规划和建设需加快。五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就业任务大,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住房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与全市、全区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发展环境和机遇

  政策优势。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自治区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显现辐射带动效应。这些,有利于我旗将国家和自治区扶持政策同自身实际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区位优势。“临-策”铁路及其陕坝和青山火车站的开通运行,“临-哈”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临河-杭后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建设,使我旗成为自治区西部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和地缘优势突出,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快进快出提供了优越条件。

  资源优势。周边地区煤炭和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以及便捷的口岸资源,为发展煤化工和冶金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留足了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用地。重点发展区可利用水资源丰富,用水便利,具有工业发展特别是水煤组合煤化工业发展的优势。农牧业发展条件优越,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文优势。我旗有着丰富的黄河文化传承印记,在河套及西北地区有较强的影响力。“绿色发展、创业服务、宜业宜居”的文化内涵为招商引资和集聚人心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面对各旗县区竞相发展的势头,“十二五”我旗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因此,要总结经验,深化思路,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切实加强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十二五”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三)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体思路是:按照旗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幸福杭后”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主题,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深入推进“三个再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深入推进“三个再造”。

  紧紧围绕“一个目标”:

  “打造幸福杭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发展的首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夯实幸福基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全民素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幸福品味。拓展发展空间,科学规划未来,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使全旗人民心怀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提高幸福预期。进一步巩固发展“平安创建”成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普遍提升。

  努力实现“两个率先”:

  在全区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五个一体化”:增强城镇吸纳、承载和辐射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形成中心城镇带动、农村集镇支撑、规划村示范的布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完善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和生产要素流转重组政策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实现城乡科技信息服务一体化。

  率先建成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旗。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物质装备为基础,以产业化推进为抓手,以强化农牧业基础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流通服务为重点,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水平,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率先建成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旗。

  深入推进“三个再造”:

  再造一个河套酒业。完善酒业支撑、多业并举、循环发展模式,实施技改配套工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已实现三年翻番的基础上,白酒主业销售额达到50亿元,集团销售额达到70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再翻番。

  再造一个杭后工业园区。陕坝工业园着力引进立旗强旗大项目,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实现总量再造。蒙海物流加工园实现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落地企业50户,实现规模再造。工业园区五年实施100个新项目,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户,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再造一个陕坝新城。按照“东延、南拓、西联、北接、提质、秀内”的思路,落实“临河-杭后一体化”发展规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建成区拓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增加一倍,形成“绿色发展、创业服务、宜业宜居”特色。

  (五)基本原则

  坚持富民惠民和富旗强旗并重。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保障民生长效机制,倾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力推进河套酒业、飞马生物和蒙海物流加工园冶金化工产业加快升级配套,培植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最具潜力的后续财源,增强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并重。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通过扩大总量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工业品附加值和工业配套水平,以新型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低碳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新路。

  坚持开放引进和改革培育并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能力,全方位融入市域一体化、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发展,增强与周边合作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力引进名品牌、大企业、新项目。不断提高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企业创大业,形成全民创业、集群化发展,促进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旗域竞争力。

  坚持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并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城乡互补、同步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和产业典型建设工程,引导优势产业发展。在统筹发展中实现“三个提高、三个集中”,即在农牧业中提高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比重,在工业中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在服务业中提高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业的比重;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

  坚持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并重。协调中心城镇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强力推进陕坝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以陕坝城镇发展带动城乡统筹。融入“一市三区、组团发展”和“临河-杭后一体化”发展,提升陕坝镇城市化水平。加强镇所在地基础建设,使集镇成为连接农村和城镇的纽带。科学规划新村,大力实施规划新村基础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发展。

  (六)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城乡发展、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城镇扩张、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取得重大进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到2015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三次产业比重演进为15553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8%;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区旗县30强。

  “两个转型”实现新跨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实现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城镇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0%。2015年,实现工业占GDP比重和城镇化率双过半。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实现翻番。完成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建立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员社保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与呼包鄂和周边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对接和加快“临河-杭后一体化”建设,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利用口岸资源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招商引资五年完成150亿元。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区、市要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500平方公里生态区,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6%,实现全域绿化。

  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深入推进“三个再造”、始终坚持“五个并重”、全力完成“五个新跨越”紧密联系,互为促进,体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十二五”时期全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蓝图。

  

            专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预  计

 2015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2

  205

  15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1336

 62121

  15

预期性

  地方财政总收入(亿元)

  6.01

  16

  22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64]

 [400]

 [48.7]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1

  35

  18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0.66

  2

  2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42

  60

  [18]

预期性

  科技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2.87

  96

  3.13

约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0.68

  92

  1.32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5

  

预期性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

 0.005

 0.008

  [10]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5.49

  6.5

  3.4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

  0.53

  18.5

预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5.89

  60

  

约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达到要求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约束性

  河套灌溉区森林覆盖率(%

  24.0

  26.0

  [2]

约束性

  人民生活

  总人口(户籍 万人)

 32.55

  33

  0.28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222

 30000

  16

预期性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8553

 18000

  >16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88

 4.0

  0.6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15

 [0.7]

  

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1.56

  1.6

  [6]

约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0

  95

  [5]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5280]

 [6000]

  2.3

约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内为五年累计数。主要污染物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做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后续财力”的思路,继续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打造农业产业化大旗,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扶强扶大河套酒业集团。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延伸配套,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打造河套酒业、玉米深加工、冶金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十二五”末,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五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户;实施工业“效益工程”,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一)做大工业园区

  按照“再造一个杭后工业园区”的战略任务,持续实施工业园区“扩容增效”工程,不断提高配套水平,着力引进立旗强旗大项目,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和冶金化工产业集群。五年内工业园区新增企业100户以上,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陕坝工业园重点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蒙海物流加工园发挥通道枢纽功能,开发利用周边矿产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冶金、氯碱化工、制造、电力、建材、物流等产业。

  (二)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创建品牌。大力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优势,构建“十大产业化体系”。到2015年,全旗9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90%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90%的农民收入来自产业化。

  酒类酿造产业。按照“再造一个河套酒业”的战略任务,全力支持河套酒业全面完成名优酒技改扩建配套项目,五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支持河套酒业集团实施“品牌工程”、“营销工程”、“人才工程”,白酒主业保持区内行业领导地位,把河套品牌打造成全国品牌。奶酒成为中国奶酒第一品牌,实现创业板上市。支持河套酒业集团实施“以白酒为主业,适度多元发展”战略,加快奶酒、保健酒、包装彩印、瓶盖、物流等相关产业配套发展,形成产业配套的酒类酿造产业集群。2015年,河套酒业集团白酒销售突破50亿元,集团销售达到70亿元以上,实现税金15亿元以上。

  玉米加工产业。以飞马生物科技公司等玉米产业技改升级项目为龙头,加快实施20万吨/年玉米淀粉技改、10万吨/年谷氨酸技改和12万吨/年复合肥、5万吨/年味精、15万吨/年玉米淀粉糖配套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发展,做大做强玉米转化产业。2015年,玉米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税金1亿元以上。

  番茄加工产业。以中粮集团屯河河套公司为龙头,扩大和稳定番茄基地种植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延长番茄产业链,发展番茄红素、番茄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创建自主品牌,实现由出口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过渡,提升市场竞争力。2015年,番茄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乳品加工产业。以巴彦淖尔伊利公司为龙头,加快奶牛牧场建设,提高鲜奶质量,扩大收购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重点建设高档乳品生产项目,实施新增6100/日乳品高速生产线项目,5年内实现日加工鲜奶1000吨生产规模。2015年,乳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

  肉类加工产业。以乌拉美羊业、双福牛肉业、柏莱茂肉食品加工等为龙头,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带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配套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肉羊、肉牛、肉鸡等肉类加工业。2015年,肉类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果蔬保鲜加工产业。以瑞兴食品、金塔辣椒、金粮食品、康尔徕保鲜、华裕保鲜等公司为龙头,提高脱水蔬菜、枸杞和果蔬保鲜加工产业层次和规模,推进新的果蔬保鲜加工项目建设,发展深加工,支持创品牌,形成果蔬保鲜加工产业集群。2015年,果蔬保鲜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木材加工产业。以天赐木业、河套木业、福蒙木业等公司为龙头,发展高档板材、家俱等新产品,形成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2015年,木材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高筋面粉产业。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小麦专用粉等面粉深加工。支持大后套、金穗等企业技改扩建,开发深加工产品,形成特色品牌优势。充分发挥河套面粉的影响力,引进大企业、名品牌,建设大项目,开发高端产品。2015年,面粉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籽类加工产业。以恒信食品、鸿旺食品等企业为龙头,提升食用油、炒货、籽仁等产品档次,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精深加工。2015年,籽类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羊绒加工产业。以帝成羊绒和米真羊绒等羊绒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新产品,形成自主品牌发展优势,建设100万件/年羊绒制品和100万平方米/年羊绒面料生产基地。2015年,羊绒制品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三)突破重化工业

  不断提高整合资源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力度,发挥蒙海物流加工园交通枢纽优势,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

  冶金产业。以亨泰冶金、中冶矿业、天锐科技等公司为带动,发展铬铁、球团、还原铁、特钢等金属加工产业。全力推进自备电厂建设,实现与冶金产业配套。2015年,冶金和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产能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

  煤化工产业。以昕源工贸等煤炭洗选、华宝化工等公司为带动,形成3000万吨/年精洗煤、500万吨煤焦化能力。以此为依托,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煤焦化、煤制甲醇转烯烃、大颗粒尿素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2015年,煤化工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

  氯碱化工产业。利用周边工业盐和电石资源,积极引进大企业集团,实施PVC及其深加工项目,逐步形成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2015年,氯碱化工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

  建材产业。鼓励利用电石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水泥,支持草原水泥扩大规模。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轻钢、建筑陶瓷、保暖隔热、新型墙体等新型建材项目。2015年,建材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

  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围绕口岸和周边有色金属冶炼资源,积极推进精深加工项目建设。2015年,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

  (四)发展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制品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生物制药企业,培育生化制品产业,力争生物制药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生物质能、太阳能优势,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建设盛华公司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两年内投入运行,五年内实施技改扩建。

  三、建设现代农牧业

  坚持用产业化和工业化理念发展农牧业,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品牌农牧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订单农牧业和外向型农牧业,构建以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养殖业为载体的现代农牧业框架。到2015年,农牧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年均增长6.4%。

  (一)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完成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增加投入,加强养殖业基础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到2015年,全旗耕地面积扩大到15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 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5亿公斤;牲畜年饲养量达到360万头(只),其中,奶牛10万头,肉牛5万头,羊300万只,猪45万口;肉鸡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

  (二)加强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围绕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龙头企业,按照企业需求,组织引导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的基地建设投资机制,增加基地建设投入。以典型示范和规模经营为带动,提升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规模养殖业基地建设的产业化水平。

  (三)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大力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扩建、升级,发展壮大,增强带动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产业资本和企业进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四)推动农牧业典型示范建设

  以典型示范引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等都要建设产业发展典型,以典型示范引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整合项目,增加投资,推动现代农牧业典型建设。力争每个镇建设一个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千亩现代农牧业综合示范生态园,发展蔬菜、花卉和育苗高效农业。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建设养殖业示范小区、典型大户,带动养殖业高效发展。2015年,力争规模养殖占到总饲养量的80%。结合观光休闲,建设林果业和水产业典型。

  (五)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以科技、信息、销售服务为主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和壮大科技队伍,强化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健全农畜产品销售和生产服务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农机、牧机装备水平。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村镇规划。以行政村为主,以“新村与生产经营区分开”为原则,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工程,自然村逐步向规划新村集中,五年内建成新农村规划新村50个。分步规划配套新村通村油路、农网改造、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规划村道路建设,推进农村绿色能源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发展农村沼气。深入推进“四环”绿化工程,搞好新村绿化美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改整合,提高农村自来水保障能力。

  (七)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工程

  实施“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搞好各专项工程建设。以实施“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加快农村绿色能源发展,清洁农村环境,实现废弃秸秆综合利用。到2015年,全旗绿色能源占农村用能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着力发展成长性强和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年均增长15.5%。

  (一)发达现代物流

  以铁路、公路和车站、出口枢纽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加强头道桥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内蒙古茂兴仓储物流配送等物流项目建设,为城乡商业、连锁超市和消费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物流配送服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物流,完善和提升绿原农贸、蒙秀农贸、康尔徕商贸等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强河套酒业配送中心建设。结合蒙海物流加工园建设,发展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物流。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二)繁荣商贸流通

  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加强城镇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在陕坝城区发展大型超市、社区连锁便民店,在各镇建设综合服务合作社。继续搞好“万村千乡”工程和“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形成以旗级配送中心为龙头、镇中心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专业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知名餐饮住宿企业。

  (三)开发旅游文化

  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对接,重点开发大漠雄浑、河套风情、塞上古镇、宗教探秘和休闲农业五条精品线路,提升“杭后一日游”。大力发展以河套酒业为主的工业观光游和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加快“走西口?民俗第一村”旅游项目配套建设。依托设施农业基地,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游,完善塞上园旅游区、康尔徕生态园和万业隆生态园建设。加快开发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到2015年,建成3A级以上景区5个、三星级酒店3个、四星级酒店2个。

  (四)拓展家政服务

  构建家政服务网络,拓展家政服务领域和功能,合理设置家政服务网点。鼓励兴办家政服务公司,形成品牌服务。大力发展操持家务、母婴护理、幼儿看护、少儿接送、病老陪护、家庭保洁等服务,并逐步将服务范围拓展到机关、社区及物业管理等方面,服务项目扩展到水、暖、电、气以及电脑维修等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做好家政从业人员统一培训,提高家政服务水平。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和功能划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建设为龙头、农村集镇建设为纽带,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到“十二五”未,全旗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一)扩大城镇规模

  以拓展城镇空间、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加强集镇建设,形成以中心镇(陕坝镇)为龙头,以三个卫星镇(二道桥镇、三道桥镇、蛮会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

  中心镇。按照“再造一个陕坝新城”的战略任务,加强与临河区在城际交通、市政设施、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使陕坝与临河在空间上对接呼应、产业上分工协作,实现同城化、组团式发展。拉大城市框架,建成区拓展到30平方公里。营造发展环境,提升景观建设,形成“绿色发展、创业服务、宜业宜居”发展特色。

  卫星镇。按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优化布局,改善环境,建设特色集镇。二道桥镇建成南部中心镇和农副产品购销集散镇;三道桥镇建成西部中心镇和瓜类蔬菜批发镇;蛮会镇建成北部中心镇和生态旅游镇。大力推进头道桥、召庙、沙海、团结四个镇的特色集镇建设。

  (二)加快市政建设

  按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原则,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延伸主街道16条,实现地下管网配套。实施自来水、排水治污、垃圾处理改扩建工程,自来水供给能力达到5万吨/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年,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天。完成新热源厂及城区管网配套建设,提高集中供热保障能力。实施天然气管网工程,推进天燃气入户。加快棚户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2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引导城中企业搬迁改造,改善城区环境。“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投资完成100亿元。

  以打造“国家级园林城镇”为目标,建设陕坝镇环城生态绿化圈,新增园林绿地30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提升城镇品味,建设30个休闲体育广场和水系游园。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

  (三)增加城镇人口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和政策,实现农民进城在保障性住房、社保医疗、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统一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到“十二五”末,全旗城镇累计吸纳农村人口9万人。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交通、水利、电力、信息为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提高通道标准

  以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居民集中区、旅游开发区为重点,加快布局交通道路,提高通道等级标准。重点建设陕坝绕城一级公路、临哈高速、通镇通村通园区公路等项目,形成集镇油路连接通村油路、通村油路连接典型示范区和产业集中区、等级结构配置合理、外畅内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发挥临哈高速陕坝和青山出口优势,建设“通道杭后”。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二)强化水利建设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重点建设灌区配套改造、节水灌溉、陕坝镇城市防洪工程和沿山行蓄洪区治理等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陕坝镇给水改扩建及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项目,保障城乡居民和工业用水。

  (三)增强供电能力

  以优化网络结构、合理电源支撑点、增强电网输配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增建变电站,改造输电线路,加大农网、城网改造力度。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设备,努力建成结构先进、布局合理、装备良好、管理科学的城乡电网。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县调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县级MIS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全面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

  以扩大容量、提高通信能力为重点,加快基础传输网建设和改造,推动传输网向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采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规划村光缆工程,发展农村通信、远程教育,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和电话、宽带网入户率。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旅游等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加快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进程。

  七、强化民生改善

  坚持富民惠民与富旗强旗并重,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打造“幸福杭后”。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增加城乡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增收富民的根本途径。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大力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就业空间。优化自主创业环境,继续加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推进劳动力整体转移。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实现就业信息四级联动。“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推广以土地为资本入股、公司化运作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土地依法流转,完善征地补偿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的各项补贴,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

  建立城镇居民增收机制。推进国家公职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最低收入者工资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力争工薪阶层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创办实业。引导居民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资产收益。

  (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提质增效,内涵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办学方向,确保教育整体水平居于自治区先进行列。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设施,提升教师素质。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到2015年,初中全部集中到陕坝城区,小学全部集中到镇,中小学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继续打造“奋斗中学”品牌。加强幼儿教育,建设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农村中心幼儿园,五年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新建民族学校,加强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加强科技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建设高水平的试验示范开发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搞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下乡入户”,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高星火科技“12396”服务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科普经费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标准。到2015年,全旗每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0人以上。

  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和以国家基本药物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旗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新建标准化中蒙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加强二道桥、三道桥、蛮会三个中心镇卫生院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

  促进文体广电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大旗建设。新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旗文化馆和旗图书馆。加强基层文化基础建设,实现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围绕“塞上酒城”、“奋斗教育”、“傅作义将军”三大文化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一场一馆”(田径场和体育训练馆),实现每个社区和行政村有一个全民健身场所。不断加强城乡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人口工作。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全旗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继续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和“健康母亲行动”、“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坚持实行婚前免费体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新建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旗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扩大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全民养老”目标。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并逐步提高报销标准。

  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由保障型向福利型转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社会救助与扶贫有机结合,贫困人口由2.7万人下降到3000人以下。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和政协监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各镇基础建设。完善提高居委会、村委会自治机制,加强社区(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村)办公和活动场所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矛盾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实现城乡全覆盖。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完善社会应急机制,提高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民主建设,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服务,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进社区”创建活动。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法律救助联动的工作体系,规范和畅通群众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护渠道。

  八、保护生态环境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增强发展的承载能力,打造“绿色魅力之城,园林文化之城,生态文明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一)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以“绿色文明新杭后、塞上园林新陕坝”为目标,以建设河套国家森林公园为契机,以城镇、规划村、公路、水系、产业聚集区为重点,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河套平原绿化等工程,加快“绿色杭后”建设,使全旗森林覆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26%以上。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促进乌兰布和沙区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加强湿地保护。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实行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

  (二)强化环境治理和改善

  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和改善工作。强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测大队和环境监测站功能。实施城镇水源地保护和污水处理扩建等工程,切实保障水环境质量。推进企业排污改造升级,确保工业达标排放。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废物循环利用等措施,加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搞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三)推行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高耗水行业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回用率,扩大再生水利用。推广节水设施,提高居民节水意识。严格要求企业采用节能环保设备,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积极推进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推进国土整治,强化土地管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全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等指标达到自治区和市节能减排要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

  围绕又好又快发展,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以开放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构筑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

  (一)深化改革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超前、高效的服务,营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不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强化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深化机构改革,改进行政管理,完善公务员制度。

  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吸引、选拔、培养各类所需人才。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针对河套酒业等重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能够支撑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推动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实行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强力推进土地经营逐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集中。到2015年,全旗土地流转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50%

  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技术创新、开拓市场、融资需求等方面,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清理和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二)扩大开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订和完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加强项目策划论证和前期工作,储备和推介国家政策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力大的项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大企业、名品牌为重点,引进冶金、化工、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项目和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特别要提高整合资源和配置生产要素能力,策划、引进立旗强旗的大项目。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持续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点强化软环境建设。坚持“亲商就是亲民、护商就是护税、扶商就是扶己”的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大局,优化服务,强化经济环境治理,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转变作风,精简审批,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办、灵活办的“五办”作风,树立服务、效率、诚信形象。

  主动融入市域一体化发展。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融入和对接市“临河-杭后一体化”发展,加快陕坝与临河产业上协作发展、区域上同城组团的一体化城市体系建设,增强带动力,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呼包鄂、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周边发展,在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等方面进行对接互补,推动区域全方位合作发展。

  提高利用口岸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策克、甘其毛都、巴格毛都等口岸资源能力,依托蒙海物流加工园水资源充裕、基础建设配套、交通枢纽凸显、区位优越等优势,大力发展冶金、化工、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等可利用口岸资源的产业,提高口岸资源落地加工率。

  十、落实组织保障

  《杭锦后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我旗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各部门要提高对《纲要》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建立高效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发改局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依据本《纲要》要求,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掌握《纲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旗委、人大、政协汇报,并协调指导解决。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纲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规划体系

  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做好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本《纲要》;以《纲要》为统领,做到专项规划与《纲要》相衔接、统一;把《纲要》规划的目标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对《纲要》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做出明确安排,形成健全配套的规划体系。要编制重点项目规划,搞好项目储备,扎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争取,增添实施《纲要》的动力。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纲要》实施。

  (三)强化监督评价

  加强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并及时向旗委、人大、政协汇报。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督促检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畅通公众监督规划实施渠道。

            

 
 
 
杭锦后旗人民政府(主办) 杭锦后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Copyright 2006 Bayannur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9004011号-1
联系电话:0478-6624389 Email:hhzfb_xds@163.com
巴彦淖尔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478-8655532